残疾人田径国家队跳高-残疾人跳远冠军视频

陈鸿杰的相关报道

残疾人田径国家队跳高-残疾人跳远冠军视频

2010年12月12日晚,在温馨朴实、以情动人的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来自亚洲各地的300多位残疾运动员母亲在“我的孩子,你是我的骄傲”的歌声中走下舞台,向运动员赠送吉祥物和鲜花。此时,残疾人运动员陈鸿杰的母亲却在天堂里深情地凝望着自己的的儿子……

今年刚满20岁的陈鸿杰生长在中国南方城市厦门,曾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从上小学开始,陈鸿杰就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不幸的是,在陈鸿杰7岁那年,命运再一次跟这个孩子开了个残忍的玩笑:调皮好动的陈鸿杰不慎触及高压电,不仅失去了右手臂,左大腿的肌肉也严重萎缩和变形。

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陈鸿杰和妈妈感情很好,虽然生活上并不富足,但依然能享受到母爱的温暖。而且,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有残疾的陈鸿杰在田径场上居然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天赋和才能。小学一年级时,陈鸿杰参加了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居然战胜了肢体健全的对手获得冠军。一般人没有了右上肢,就是走路和跑步都难以掌握平衡,而陈鸿杰却似乎可以打破这个“定律”,小伙子略带神奇的表现引起了厦门市体校田径教练杨小平的注意。杨小平教练告诉记者:

“(当时),厦门市残联体育局的干部发现了这个人,把这个小孩叫出来,我说你会什么,他说我平时玩玩足球啊,跨越式跳高啊,我说那好,(跳个)跨越式看看。我在想:如果右手没了,左脚起跳就不好训练;如果是右脚起跳,右手没了,那还有救,这个小孩还有培养前途。他们学校的老师(叫他)跳高(看)一下,哎,他这个跨越式(真的)用右脚起跳,左手掌握平衡。我说有点戏,我说那我做个动作你看会不会,一做他就会。残联的领导说如果这个小孩能带出来,对残疾人工作的帮助会很大。我说现在已经十二月份了,马上过春节了,不然你三月份马上转学到体校来寄读,残联的领导又二话不说:‘没问题,只要你教练同意,愿意带他,(觉得他)有前途,我们残联支持。’过完年(残联)马上跟我联系,2005年3月1号就把这个小孩转学到我们(厦门体校)这儿来训练了。”

自此,陈鸿杰走上了体育之路。身体难以平衡让陈鸿杰在训练中比别人更困难,在跳高比赛中,陈鸿杰常常飞出去很远,从起跳到落地的距离有四五米远,左腿肌肉乏力,让他向上的能力不足,对提高成绩带来了不小难题。但陈鸿杰训练从来不用教练操心,只要教练布置的内容,他都会认真地去完成,他的训练水平也稳步提高。

没用多久,陈鸿杰就出类拔萃了: 2006年他参加了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这一次他跃过1.87米的横杆,获得铜牌,并于2006年底“跳进”了中国国家队。

一直以来,陈鸿杰都是以单上肢残疾的名义参加比赛,而事实上,他同侧的那条腿也有残疾,可是比赛时并没有被计算到残疾级别里去,因此,陈鸿杰所取得的成绩,绝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

北京残奥会前,陈鸿杰相依为命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影响儿子的训练,这位可敬而伟大的母亲向备战残奥会的儿子隐瞒了她癌症复发的病情。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上,陈鸿杰作为中国代表团参加男子跳高F44/46级决赛的运动员中年龄最小、伤残程度最严重的选手,竟跳过了1.96米这个对于正常人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高度,最后他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比赛结束后,陈鸿杰将这枚沉甸甸的奖牌送给了已经躺在病床上的妈妈。

北京残奥会结束后,陈鸿杰一直在家照顾妈妈。可惜的是,2009年3月,由于癌细胞扩散,妈妈还是离开了人世。

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令陈鸿杰悲痛不已。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他说,在他这么多年的训练生涯里,母亲的爱一直是让他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让自己跳的更高更是母亲的心愿……,因此,纪念母亲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在跨栏前“飞得更高。”

如今的陈鸿杰训练更加刻苦。在5月落幕的英国曼彻斯特残疾人(田径)世界杯上,陈鸿杰以1.91米的成绩获得了世界冠军。第一次在国外的赛场上听到国歌奏响的时候,陈鸿杰重新发现了跳高对于自己的意义,在这里,他可以证明自己是母亲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第一次站在最高领奖台,看着五星红旗升起来,听着国歌,感觉心里非常激动!”

女孩被选入沙湾体校跳高和三级跳好不好

好。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比赛项目之一,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系列动作形式跳越高度障碍的运动。现代跳高运动始于欧洲。1827年,威尔逊在英国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跳出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

三级跳又称为三级跳远,是田径中的一个项目。三级跳远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苏格兰和爱尔兰,男子三级跳远于1896年被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远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广泛开展,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跳高李玲身高

跳高李玲的身高是187cm。

李玲,女,1989年7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国际健将,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国家田径一级裁判员,国家队现役运动员。2014年田径洲际杯(世界杯)女子撑竿跳高世界冠军,最好成绩4.72米。

李玲是首位在世界三大赛中获得撑竿跳高世界冠军的中国选手,中国第六位田径世界冠军。李玲是撑竿跳高亚洲纪录保持者,李玲四次刷新女子撑竿跳高亚洲纪录及全国纪录。2001年,李玲开始参加业余田径训练,2003年底在宁波市体工大队注册。

李玲的经历

1、2007年6月的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的比赛中李玲以4米30的成绩获得金牌(达奥运B标)。

2、2007年的第六届全国城运会中李玲代表宁波出战,以4米的成绩获得银牌。

3、2008年2月26日,李玲在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北京)站比赛中,以4米45的成绩获得女子撑杆跳高项目的第一名。并达到奥运A标。

4、2008年4月13日全国田径大奖赛(杭州站),李玲以4.45米的成绩获得冠军(达到奥运A标)。

5、2008年5月10日,李玲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田径黄金联赛中,以4米20的成绩获得女子撑杆跳高第二名。

6、2008年5月24日,李玲以4米30的成绩获得好运北京中国田径公开赛女子撑杆跳高的第三名。

广东“独腿球王”归来:出国受训前截肢,他说自己是幸运的

“就是没有了条腿而已,我还有一条。从两条腿变成了‘三条腿’,我觉得还赚了。”

生于广东汕尾的何忆义今年26岁。小的时候,他就显现出足球天赋,更是在12岁时被球探相中,邀请他前往法国接受专业训练。对那时的他而言,成为一名足球强将不是妄想。但在出国前夕,命运突然给了迎头一击,他被检查出左腿长有恶性骨肉瘤,一年后最终无奈截去左下肢。

何忆义。

“独腿球王”

“独腿球王”何忆义在网上火了。

视频中,左腿截肢的他利用两支金属拐杖作支撑,在雨中单腿奔跑、争抢、运球、变速,绕过防守人员后看准时机抬起右脚推射,足球应声入门。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毫不逊色于同场其他队员。

另一条视频里,何忆义提起右脚抽向足球,右手支撑的拐杖因草皮积水而打滑,他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随后,一名球友走近拍了拍他的肩膀,何忆义单脚发力,撑着拐杖重新蹦了起来。

何忆义还是广东省残联田径队的运动员,除去田径训练,他每周都会在深圳约朋友踢上两三场球,参与者有业余的、半职业的,也有专业球员。

“国内没有截肢者的足球项目,跟我一起踢足球的都是健全人。我是业余的,跟业余的人踢会更好些,因为我能够争取每场都进球。”何忆义笑称。

无奈截肢

因为热爱,何忆义始终不曾离开足球。在他眼里,足球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那年我摔倒之后检查出左腿有恶性肿瘤,如果没有这一摔,我可能已经不在了。”

1996年,何忆义出生在广东汕尾城区捷胜镇公兴村,童年的记忆多与足球有关。6岁时,他就开始跟着村里的哥哥追着足球到处跑,“每天都要来上几脚”。

因为奔跑速度快,何忆义很早就显现出足球天赋,还常以学校足球队主力身份到外市参加比赛。2006年,10岁的他就被深圳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选拔为梯队球员,并接受系统训练。彼时,一条职业足球的道路正在他面前缓缓铺开。

日复一日的训练生活在两年后迎来了新契机。2008年,何忆义因突出的个人优势,被一名海外球探相中,对方邀请他到法国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在12岁的年纪便开启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海外职业训练生涯。

年少时的何忆义。

然而,就在他对未来充满期许之际,命运猝不及防地砸下一记重锤。

原以为积极接受治疗便会很快恢复,但情况比他想象的糟糕得多。经过十余次化疗,病情仍然在恶化,本该到法国深造的何忆义,在医院病床上一躺便是一年。

“当时医生说我的腿可能保不住了,建议进行截肢,一旦癌细胞扩散很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何忆义还记得,每天晚上发病时,他都痛得彻夜难眠,非常煎熬。

最终,他主动向仍在犹豫的家人提出截肢。

重返赛场

术后,何忆义昏睡了两天,醒来时左腿已经没了,“但命算是暂时保住了”。家人问他情况如何,他说,“舒服了,不痛了”。

对于截肢后的生活,当时年纪尚幼的何忆义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他回忆,“当时还小,只知道发病很痛,对往后是不清晰的。我从一开始截肢时就觉得自己一定是能站起来的人。”

停顿片刻后,他补充道,“即便是现在,我也活得很好,也是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就是没有了一条腿而已,我还有一条。从两条腿变成了‘三条腿’,我觉得还赚了。”

曾在绿茵场上脚底动作一晃便能突破防守的少年,从走下病床那刻起,需要学着怎么重新走路。

“一开始拿起拐杖,连路都不会走。”何忆义说,即便当时情绪是低落的,但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

没过多久,为了能尽早触碰到日思夜想的足球,他拄着拐杖重新来到球场,然而却因摔倒受伤以及伤口发炎,后续又经历了两次截肢。他边说边朝自己左腿的位置比划,“一开始切到这里(大腿),后来又切了两次,越截越高位”。

尽管如此,何忆义骨子里还是燃烧着运动之魂。2011年,他报名参加广东省残联田径队运动员选拔,最终因身体瘦弱而落选。“那时很瘦,皮包骨的样子。但我很不服气,始终认为自己就是应该走 体育 这条路。”他说。

何忆义参加田径比赛。

“不服气”的何忆义通过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一系列运动锻炼,让身体逐渐结实起来。第二年6月,他如愿进入了省残联田径队。

何忆义深知,职业运动员不易,残疾人职业运动员更加不容易。“如果一段时间不训练,再回到田径场,训练完脱下运动假肢就会发现左腿截口处血水一片。”

田径训练之余,何忆义仍放不下“老本行”,田径队教练也为此替他担心。“过往在准备参加田径比赛前,教练都不让我踢球,但我总是忍不住去踢几脚,被发现了就得挨骂。”想起以前偷偷跟教练较劲,何忆义开朗地笑出声。

依靠着自身的努力和教练的栽培,何忆义在田径运动项目上屡获佳绩。2015年,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他成功揽下跳远冠军、100米跑亚军和200米跑季军的奖项。2021年,在西安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上,他通过跳高、跳远项目摘下两枚银牌。

继续奔跑

何忆义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实际上,何忆义过去撑着拐杖到野球场提出参与比赛时,也曾吃过无数次闭门羹。“我一过来,人家看到我撑着两根棍子就说,算了吧,还是别踢了。被拒绝的时候是真的挺失落的。”何忆义坦言,也是这么一次次被拒绝,让他学会了“接受”。

身边也有不少人劝他不要再去踢球了,再受伤就完了。何忆义对此并不认可,“如果我不踢球你今天能看到我吗?你根本看不到我”。

何忆义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借用拐杖凌空抽射。

2021年5月,何忆义曾在网上发起招募活动,希望组建一支男子肢残足球队。他在招募语上写道:身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希望能和大家携手共进,一同创造人生价值与 社会 价值。

他将继续在赛场上奔跑,无论是在足球场,还是田径场。今年11月,何忆义将参加广东省残运会100米跑、200米跑和跳远项目。

他希望到时能站在领奖台上,再拿几块奖牌回来。

出品:南都即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