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圣火传递意义-奥运会圣火传递的故事

奥林匹克圣火的圣火相关事件

奥运会圣火传递意义-奥运会圣火传递的故事

北京奥运圣火的“和谐之旅”是一次挑战人心理和生理极限的环球之旅。从阿拉木图的融融春色、伦敦巴黎的料峭春寒、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探戈,到达累斯萨拉姆的瓢泼大雨、马斯喀特的炎炎烈日和茫茫夜色,在种种极限状态下发生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一路追随圣火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记下了其中的十大镜头。

镜头一:观众热情似火

奥运圣火在马斯喀特进行夜间传递时,一群华人华侨和在当地居住的印度人手拉一条长长的横幅向圣火致意,上面写着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他们本身的举动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圣火每到一处均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在阿拉木图,三十万人自发走上大街恭迎圣火,整个城市处于空前盛大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圣彼得堡,七十万居民涌上街头,熊熊燃烧的圣火让他们忘记了料峭春寒;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演了数万群众追随圣火的壮观场面;在马斯喀特,一群孩子为了能亲眼目睹首次造访海湾地区的奥运圣火,呼朋结伴步行6公里赶到山里的传递路线等候圣火的到来。

看到这些热情的观众,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运行团队执行指挥张明一次又一次感慨:“圣火让我们感受到她强大的魅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镜头二:残疾人火炬手以身捍卫火炬尊严

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一群“”分子向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大打出手,试图抢夺她手中的火炬。金晶临危不惧,用她的残疾之躯护住火炬,捍卫了火炬的尊严。外电称,金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而人们也记住了那名“”分子的丑陋嘴脸,那是野蛮、无耻的标志。

镜头三:圣火护卫以血肉之躯保护圣火前行

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遭遇“”等不法之徒的无耻刁难,西红柿、蛋、矿泉水瓶夹杂着恶言恶语砸向圣火护卫。小伙子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用文明和克制还击对方的野蛮和卑鄙,一路护卫圣火未遭任何亵渎。坐在指挥车内的张明目睹了这一切,难过得几乎不能自抑。事后她表示,作为一个母亲,她感觉那是自己的孩子在遭受凌辱,她的心在流血。

镜头四:华人华侨爱国情深

圣火在伦敦、巴黎遭受冷遇,让美国华人华侨气愤异常;他们自发赶到旧金山,组成十万圣火“护驾”大军。旧金山火炬传递起跑现场满眼是一片爱国旗帜,华人华侨打出各种各样的标语,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一位名叫邹舟的小伙子专门从北卡罗来纳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赶来,他表示要一路跑步全程陪伴圣火。由于“”分子穷凶极恶,开始暴力破坏活动,火炬接力临时改变路线,令多数华人华侨亲眼目睹圣火的愿望落空,留下一个不小的遗憾。

镜头五:“铁娘子”任劳任怨

谷民率领的火炬手运行组是一支由三人组成的小型“娘子军”,她们肩负着繁重的接送火炬手的重要任务。她们的胳膊上、手上全都伤痕累累,有的是被火炬燃料罐烫伤的,有的是被火炬碰伤的。她们还担负着克服各种语言障碍与火炬手沟通、运行前规划踩点等艰难而细致的任务。每个运行日,她们只能睡一个多小时。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即使在酒店她们也很少能有时间休息。谷民表示,每次登上飞机时,是她们心理最放松的时刻,因为那意味着工作暂时结束了。三位“铁娘子”虽严重缺乏休息,但却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工作没出任何差错。

镜头六:新闻发言人大公忘私

奥运圣火运行团队新闻发言人曲莹璞是哈佛大学硕士,在与中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的周旋中,他充分发挥了中英文俱佳、机智灵活的特长,促进了运行团队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消除了种种误会。他的工作日记也被西方一些报纸摘抄转载。当奥运圣火传递在伦敦、巴黎遭到“”等抗议分子的破坏时,他成了最忙碌的人,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曲莹璞忙于应对媒体,忘记了使用的是自己的私人手机,每个电话都是国际长途漫游。几天下来,话费已经过万,全部要从他的个人账户上扣除。

曲莹璞领导的是一支为媒体服务的专业队伍。另一新闻发言人李萍以及彭婕、卢川、张亮等新闻官员也都恪尽职守,为媒体采访创造最好的条件。彭婕拖着瘦弱的身躯忙上忙下照顾各方媒体,一天忙碌下来,每次她都显得疲惫不堪;有一次她在登上包机后,因劳累过度而呕吐不止。

镜头七:负重狂奔六千米

奥运火炬在达累斯萨拉姆传递时,由于不能上媒体车,中国日报记者胡亦南为了能完整地采访一站火炬接力,决定全程跟跑。他背着装有两台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物资的采访包,一路跟随火炬拍照采访,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他一直跑完全程6000米。小伙子上学时是万米和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六千米跑从来不在话下,这次他却感到有些累了。在最后的庆典结束现场,他斜躺在一把椅子上,强忍疲劳整理照片和写稿子。

镜头八:后勤服务“宾至如归”

从托运行李到护照管理,以及圣火团队的吃穿住行,后勤服务细枝末节多如牛毛,这一切都要由后勤组来具体实施完成。组长吕实珉是个63岁、精神矍铄的老头,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把团队内每个人都给照顾好”。为此,老同志一天只睡三个来小时。每到后勤办公室,大家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工作,他有老一辈人那种典型的忘我热情。

后勤办公室在主团队到达时开张,主团队离开后关闭。在吕实珉的领导下,办公室高效有序地工作,为主团队创造出一种家的氛围。董华钢和王亭把大家托运的行李照顾得妥妥帖帖。庞柯几乎每天都要忙于办理团队进出海关手续,以及清点全团的100多本绿皮公务护照,声称把自己的脸都“点绿了”。来自中国银行的“财神爷”周跃武每天在整理完烦琐的财务账目之后,还要经常在后勤办公室从半夜值班到天亮。

镜头九:第二个温暖的家

除了从北京到阿拉木图外,圣火团队其他几次城市间转场都在夜间进行,几次都是长途飞行。比如从巴黎到旧金山、从旧金山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累斯萨拉姆这连续三段飞行,时间都超过了10个小时。大家在飞机上度过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躺在酒店床上睡觉的时间。因此,“奥运圣火”号包机就成为大家的第二个家。空姐为大家提供的周到体贴的服务,让大家好像回到了家。

传递城市所在国的中国使馆是圣火团队的另一个家。土耳其使馆为每人配备了两袋干果,阿根廷使馆招待团队享用中餐晚宴,让每一个队员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亲人照顾的温暖。当包机在罗安达技术停留时,中国驻安哥拉大使专门登机问候,更是让大家倍感亲切。

镜头十:临危不惧为工作

奥运圣火在旧金山传递开始前,发生了一个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当时以雷涛为首的5名圣火团队工作人员从起跑现场乘车赶往庆典仪式现场,他们的车刚刚驶离起跑现场,就被一大群“”分子堵住,车窗被这些失去理智的暴徒打碎。坐在车上的一名美国警察马上通过对讲机叫来20多名同行,他们手拉手组成一条通道把5名工作人员救了出来。由于庆典仪式现场还有工作要做,雷涛等人坚持要赶过去,美国警察坚决不让他们走,因为途中危险重重。直到接到指挥车的命令后,雷涛等人才在美国警察的保护下返回起跑现场。

事后,记者问雷涛当时怕不怕。他说,那时他心里只想到还有工作要做,其他都没多想。

谁知道 奥运火炬传递至珠穆朗玛峰的详情?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象征“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奥运火炬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

5月8日,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后,珠穆朗玛峰上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

8日凌晨1时30分至3时30分,19名登山队员分批从珠峰北坡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顶峰冲刺。在距顶峰30米处,罗布占堆从火种灯中点燃了取火棒后,用取火棒点燃了第一棒火炬手、藏族女登山队员吉吉手中的火炬。随后经过王勇峰、尼玛次仁、黄春贵的传递后,第五棒、也是最后一棒火炬手、藏族女队员次仁旺姆(女)于9时17分在珠峰顶峰8844·43米处展示了手中熊熊燃烧的“祥云”火炬。随后,火炬手们将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展开,高呼“北京欢迎你”。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这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的又一项奇迹。”

“这是奥运与登山的首次结合,充分印证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这是奥运史上一次空前壮举。”中国人将火炬带到地球“第三极”,被国际奥委会认为是“对人类能力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要达到勇气和耐力的新高峰”。

火炬手们于10时15分开始从顶峰下撤。登顶成功后的火炬、火种将送拉萨保存,6月份与内地传递的主火种汇合。

第一棒火炬手吉吉

吉吉 1970年生,女,藏族,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达孜乡人,西藏登山队运动员,国家级运动健将。

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峰

王勇峰,42岁,1963年生于内蒙古集宁,中国著名登山家,国际登山健将,中国登山协会对外交流部主任,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登山队长。他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壮举,达到了一个登山者所能达到的最好水平。

第三棒火炬手尼玛次仁。

尼玛次仁  生于1967年,西藏盐井人。中国登山界的英雄人物阿旺罗布,中国登上珠峰次数最多的登山家.从2002年起,他每年登顶珠峰一次,至今已成功登顶5次.

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

黄春贵 出生年月:1986年9月 民族:汉 籍贯:云南省腾冲县.

院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电043班

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

 次仁旺姆 出生年月:1986年 性别:女 民族:藏族 籍贯:西藏自治区定日县

学校:西藏自治区登山学校

5月8日清晨,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在金色的阳光中向峰顶冲击,登山队已接近峰顶。

奥运火炬正向珠峰峰顶挺进 背着火种灯的队员

罗布占堆(左)点燃第一棒火炬手吉吉手中的“祥云”火炬。

5月8日,北京时间9时11分,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突击队员在珠峰顶峰成功点燃火种灯,并点燃祥云火炬。著名女登山家吉吉成为珠峰火炬第一棒。

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这是第五棒、也是最后一棒火炬手次仁旺姆(中)在珠峰顶峰展示手中的“祥云”火炬.

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获得圆满成功。

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这是登山队员在峰顶展示中国国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

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凯旋归来

什么是奥运圣火的首次环球传递

奥运火炬首次全球传递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圣火当地时间3月31日下午首次由直升机空运至希腊首都雅典,经悉尼奥运会女子百米亚军埃·萨努之手,送入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会址泛雅典体育场。圣火将在此燃烧至6月4日,然后开始其跨越五大洲、途经27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之旅。

奥运圣火照耀“家乡”

早春的寒风和工会罢工造成的交通瘫痪,并未阻止热情的雅典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3万多观众聚集在这个在奥运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露天体育场内,目睹了简短但极富希腊民族特色的仪式。当地夏令时17时50分,在200多面希腊国旗的背景下,在扮成女祭司的希腊女演员的簇拥下,29岁的悉尼奥运会女子百米赛跑银牌得主、希腊运动员埃·萨努手举火炬缓缓跑向作为奥运射击场馆和马拉松赛终点的大理石体育馆,熊熊圣火让现场观众雀跃不已。

希腊国家奥委会主席兰·尼古拉致辞,他说虽然当前各种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宗教或其他狂热灰复燃,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但时至今日,奥运圣火一直完整保存着其象征意义,并将重新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再次激起人们对永恒的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热爱。雅典奥组委主席说:“奥运圣火抵达雅典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它使希腊把奥运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成功地联系在一起。”雅典女市长多拉表示,奥运圣火向全世界传递了和平的信息,她邀请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信仰奥林匹克精神的人前来希腊,共庆雅典奥运会。

安保演练迎接圣火

圣火抵达雅典的仪式是在希腊全国工人大罢工的背景下展开的。为了提高工资待遇,超过200万人的工会组织成员在昨天罢工一天,罢工使得雅典的公交系统、机场以及部分银行陷入瘫痪。负责雅典奥运场馆建设的工人一直干到罢工开始前才停手,这充分证明了奥运场馆工期的紧迫。

大理石体育馆位于雅典市中心,当天的活动也是奥运安保工作的一次重要演练,共有1500名警察参与了当天的值勤,现场秩序良好。据悉,2004年奥运安保预算达8亿美元,届时将有约5万名警察、士兵对雅典进行全天候的监控。

火炬环球奥运首次

本届奥运会的圣火是25日在古奥林匹亚由希腊女祭司莎·普罗科皮乌采集点燃的,将在泛雅典体育场保存至6月4日。希腊境内火炬传递的第二阶段将在7月9日至8月13日奥运会开幕当日进行。希腊境内的火炬传递自开始到结束共计43天,奥运圣火将经7700名传递者之手,走遍希腊全部54个州府,“游历”32个岛屿和24处历史遗迹。

奥运会火炬环球传递活动将在6月4日至7月8日之间进行,火炬将被传递到世界五大洲的27个国家和地区,“造访”34座城市,其中包括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所有城市和将要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这将是奥运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环球火炬传递,因为雅典奥运会火炬将首次“亲吻”非洲和拉美大地。据统计,将有3600人参加环球火炬传递,火炬将37次进入不同时区,传递者使用19种语言和20种货币。所经城市的居民达2.6亿,所经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为38亿。

此次环球火炬传递的宗旨为“传递火炬,连结世界”。雅典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专门为本次火炬传递活动制作了名为《传递火炬》的英语和希腊语主题歌。在全球火炬传递活动中,这首歌也将伴随火炬传遍世界。

奥运会传递火炬的起源

起源: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就起源于古雅典时这种百姓祭月活动中的一种宗教仪式。在夏至那一天,到雅典朝圣宙斯的信徒通过赛跑的方式决定点燃祭坛上圣火的人选,胜利者获得授权从大祭司手中接过火炬来点燃祭坛上的圣火。

首次出现:

奥运圣火首次出现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1928年的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当时,东道主除了新建了一个能容4万人的主体育场外,还建造了一座高塔。在奥运会期间,高塔内一直燃烧着熊熊火焰,火种取自奥林匹亚,用聚光镜聚集阳光点燃火炬,然后通过接力传送,途经希腊、南斯拉夫,奥地利,德国4个国家,最后传到东道国主办地。这是奥运会首次举行这种活动。

193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从第十一届奥运会起举行圣火仪式,取火种仪式在奥林匹亚赫拉神殿旁进行,然后以接力形式向奥运会会场传递。柏林奥运会组委会为首次圣火传递设计了一条经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等七国首都的传递路线,并于8月1日抵达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火炬则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钢材料制成,在手柄部分刻有“Fackelstaffel-LaufOlympia-Berlin 1936(奥林匹亚火炬接力-柏林1936)”字样。字体上方还有奥林匹克五环和德国的鹰徽标志,字体下方绘有本次火炬传递的路线图,在火炬体顶部的平台上则写有感谢火炬手的字样。

从此奥运圣火正式进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乃至奥林匹克精神的一大象征,同时奥运火炬也成为组委会体现举办城市、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的载体。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就由象征着胜利的橄榄枝演化而来,在简洁中体现了希腊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厚感情,并在全世界所有举办过奥运会和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间传递。

火种取得:

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先在希腊奥林匹亚山上的赫拉神庙取得火种并点燃火炬,然后采用接力的形式将火炬从神庙传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雅典,最后传抵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并在奥运会开幕时将奥运会主会场的火炬点燃。

由于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交替举办,所以奥林匹克圣火每隔两年便会重新点燃一次。在古老的奥林匹亚城举行的传统仪式上,一位女祭司在圣女的协助下,点燃圣火。女祭司借助一个抛物柱面反射镜采集太阳光点燃火炬。当圣火燃起后,女祭司将高高举起火炬,然后庄严地将其置入位于赫拉神庙遗迹之前的粘土坛内。圣火将被传递给第一位火炬传递使者,他所持的火炬是由奥运会主办城市精心设计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独一无二的火炬。

每届奥运会组委会负责设计与众不同的火炬,然后制造火炬传递所需的足够数量的火炬。圣火从一个城市传递到另一个城市,直至到达主办城市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